感謝蔡博。「不向巴力屈膝的7千人」正解
【「七千人」是甚麼意思?】
若大家對下文的討論沒興趣,請直接看最後一段。敬請指教,尤其是賜教我的解經是否正確。謝謝。
**************
「但我在以色列中留下七千人,是未曾向巴力屈膝,未曾親吻巴力的。」(王上19:18)
《列王紀》上記載,上帝在何烈山上對以利亞的吩咐,提到將要對當時世界改朝換代(王上19:15-18)。上帝吩咐以利亞要做三件事:
(1) 往大馬士革的曠野膏哈薛作亞蘭王;
(2) 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;
(3) 膏亞伯‧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。
這是為亞蘭和以色列改朝換代的時刻。不論是哈薛或耶戶,將用暴力的手段奪取政權。這樣的背景,為上帝在此的宣告,賦予了極大的動盪元素。
以利亞不僅是膏立兩個君王,他要膏立以利沙。而且,膏立以利沙的目的,就是「將來逃過哈薛之刀的,必被耶戶所殺;逃過耶戶之刀的,必被以利沙所殺。」(王上19:17)以利沙帶來的,並不是和平的歲月,而是上帝的審判降臨人間。
換言之,這段經文並非和平的境況,而是動亂之始。任何引用這段經文的人,必須明白它所代表的含義。
有此前文,才能理解《列王紀上》19:18那一句話是指甚麼意思。
*************
上帝告訴以利亞:「但我在以色列中留下七千人,是未曾向巴力屈膝,未曾親吻巴力的。」(王上19:18)
這是對以利亞的最後鼓勵。以利亞一再哀歎自己在真正的上帝跟隨者中是孤獨的(王上18:22,19:10和19:14)。然而,上帝向以利亞保證了他並不孤單,也使他作為先知的工作確實有了成果。
「巴力」是古代近東迦南民族敬拜的神, 專司繁殖生育。它是眾神中最重要的神靈, 其名字的意思是「主」。巴力是很多地方的神靈,故此有不同的形式出現,例如「巴力比利土」(士8:33)、「巴力迦得」(書11:17)、「巴力哈們」(歌8:11)、「巴力黑們山」(士3:3)、「巴力毘珥」(申4:3)、「巴力西卜」(王下1:2)等。舊約多次斥責崇拜巴力的行為,警惕以色列人慎防其對希伯來宗教的影響。
「巴力」崇拜代表了尋求安定繁榮的心態,故此它也是君主和權貴所尊崇的信仰。然而,這信仰是以當政者的心態來運作的,既是假神,也是一種以權勢為尚的宗教。
上帝向以利亞所述的,讓他知道,舉世不僅只有他一人崇拜耶和華,尚有「七千人」沒有向巴力屈膝。「七千」可能是象徵的數字,代表完美的數字,而不是實際人數(我較為傾向這觀點)。然而,是否象徵並非關鍵,而是這「七千人」是代表了誰?
***************
這群「七千」民眾有兩個特徵,顯示他們的特性。
第一,當時朝廷和眾人都去追隨巴力,但大多數的平民百姓仍在暗中崇拜他們祖先的神。儘管有大量的異教先知依附在權貴的手下,但仍有不少百姓是信仰真神的。以利亞不久之後遇見的以利沙,就是一個例子。
上帝對以利亞的說法十分清楚:他們「是未曾向巴力屈膝,未曾親吻巴力的。」「向巴力屈膝」和「親吻巴力」(親吻代表對偶像的敬意)兩者,都代表了民眾向當權者(以巴力為象徵)的屈服,因為巴力正是代表當權者的神明。那「七千人」沒有這麼做,正是說明,他們是反抗建制的群體,與以利亞一樣。
第二,這「七千人」從來沒有在《列王紀》中明顕出場。上帝向以利亞提到這群體,目的只是讓以利亞知道,舉世並不僅是他一人忠於信仰的。
對於以利亞來說,像他這類激情的人,總是以為自己比別人優越,因而會籠統和斷言地否定別人,而對自己充滿自信。上帝正是要讓以利亞明白,世間上不是「只剩下我一個人」的。
*************
如此說來,上帝提到這「七千人」,指的是這「七千人」都是與以利亞一樣,反對亞哈王權所代表混離異教信仰的政權。他們是反建制者,縱然其他人未必知道他們的存在,卻是抗衡當權的建制政權(包括君王、王后和政府高官)和異教領袖(那些異教領袖是巴力和亞舍拉先知,而不是耶和華的先知)。他們沒有與巴力屈膝親嘴,指的是他們沒有順從建制違背信仰的做法。這「七千人」所代表的,正是聖經最明顯的反建制成員。
第二,上帝也是讓以利亞明白,別以為自己在信仰上有何特立獨行之處。他只是宏宏「七千」順從上帝者的一員。這既是對以利亞的安慰,也讓他別太自以為是。
教會歷史上極少有人是以「七千人」自號的,因為這象徵在反建制的性質太明顯,而與一般的教會境況有別。然而,這用語對於認為只有自己是忠於信仰的以利亞而言,未嘗不是一個良好的提醒。
若有人以「七千人」為號自況,是否應先弄清楚那是甚麼意思?